聚焦洛阳两会,洛阳市工商联界别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平台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热点话题接受现场采访、作大会发言,彰显代表、委员风采,诠释初心使命,充分展示一个自信、开放、透明的“两会”。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
马红菊
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提升创新体系,加快产业提质转型。”洛阳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红菊说,实践证明,只有企业把创新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促成创新成果与市场应用真正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实现创新驱动下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结合通达电缆的发展路径,马红菊介绍,企业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实现了生产智能化、客户优质化、人才梯队化、产品丰富化,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行业领先,连续多年实现经营增长新跨越,助力擦亮“洛阳智造”这张金字招牌。
马红菊认为,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还要以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为手段,为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保障。要多措并举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充分发挥优势企业、产业链重大牵引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速形成辐射效应,在产业集群聚链成势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赵勇
优化资源配置
保障企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洛阳营商环境建设怎么样?洛阳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十三届常委、洛阳青年企业家协会监事长、洛阳唯美L&D陶瓷总经理赵勇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赵勇认为,近年来,我市始终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抓不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和瓶颈制约,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赵勇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随着我市确定八大领域及“民营经济 32 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见效,洛阳的民营经济明天一定会更好。
赵勇建议,我市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解决账款拖欠问题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需求;进一步激发青年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在现代化洛阳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
彭冬冬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平台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环境,推动平台经济发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不断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如何促进平台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2月9日,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十三届执委、洛阳隆天瑞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洛阳中小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彭冬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形态,平台经济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彭冬冬说,洛阳市目前存在市场主体不强,缺乏龙头带动;人才供需不匹配,对本地就业的支持力度不大;园区载体较少,尚未聚链成群;行业交流不够活跃,发展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彭冬冬建议:
强化主体引育,做强市场主体。加强平台经济企业招引并给予资助。全方位加强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积极承接沿海地区数据呼叫、数据标注、直播营销、新媒体内容制作等业务转移需求。加强平台经济企业梯队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创业人才,自建网店首次触网销售的生产企业给予配套支持。建立本地平台经济服务商培育库,培育本地平台项目,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围绕汉服经济、智慧文旅、灵活就业、金融结算等领域谋划建设本地化数字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人才培育,鼓励留洛就业。打造平台经济人才就业绿色通道,统筹用好青年生活补贴、购房和租房补贴、见习补贴,以及人才公寓、技能培训等现有政策,鼓励更多青年留洛就业。加强实习补贴,鼓励本地高校在校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持本地企业为实习人员预留工作岗位。鼓励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载体建设,鼓励集群发展。盘活利用楼宇、厂房等各类国有和民营闲置空间,打造低成本创业空间。用好青年创业支持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打造专业园区,持续提升和谋划布局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直播电商集聚地,推动文化创意、内容制作企业发展。引育专业运营商,梳理一批有空间、有前景的存量楼宇,引进一批平台经济类专业运营商,鼓励开展协同招商,提升专业化水平。
强化行业协同联动,提升平台经济活力。鼓励引导平台经济企业定期交流,支持各县区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围绕平台经济举办赛事、展会等行业促进活动。适时遴选一批平台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入选者优先推荐申报各类荣誉。鼓励平台经济产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跨境电商协会等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促进作用,整合行业资源、搭建合作通道。
加强保障力度,提升政策实效。强化金融保障,积极开展平台经济企业银企对接活动。探索企业试错容错纠错机制,落实“非禁即入、非禁即可”,为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夯实各县区主体责任,提升政策兑现效率,确保政策资金及时拨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