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洛龙区乡贤返乡创业紧紧围绕“一会、一家、三库、六平台”工作思路,出台六大类26项激励政策举措,聘请顾问成立专家智囊团,发挥商会引贤、引商、引智独特优势,抓项目、引商贤、评先进、树典型,全力打造“洛龙乡贤”文化IP,讲好洛龙乡贤发展“新故事”,最大限度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一)探索“商会+乡贤”工作模式,挖掘洛龙发展“新蓝海”。
一是商会会员引贤构建乡贤理事会基础。制定了“一会、一家、三库、六平台”工作思路,“一会”即乡贤联谊会,“一家”即洛龙乡贤之家,“三库”即乡贤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及资源库,“六平台”即搭建政企沟通、素质提升、诉求响应、司法服务、校企合作、联谊交流六大平台,持续激发乡贤支持家乡发展的热情。以商会为平台,通过各镇(街道)商会会员推荐和宣传,把非公经济人士中的乡贤招引进入乡贤理事会,先搭建起乡贤理事会的骨架,随后在理事会运转过程中再充实血脉,壮大队伍。截止目前,全区以“一村(社区)一小会、一镇(街道)一大会”的模式,在全区157个村(社区)、14个镇(街道)建立“乡贤联谊会”,汇聚乡贤4021名,入库项目79个,带动群众就业3.5万余人。
二是商会会员引商激活乡村产业。以镇(街道)商会为抓手,实行商会与乡贤会双推动、共促进。通过开展“乡情招商、以商招商”考察调研活动,实现商会引商,乡贤返乡。今年以来,洛龙区乡贤专班带领洛龙商会辗转深圳、苏州、嘉兴等多地调研交流,与嘉兴市南湖区工商联、苏州高新区工商联、嘉兴市河南商会、苏州市河南商会等单位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向在外乡贤发出返乡创业号召,鼓励他们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返乡投资回报桑梓、荣耀故里。
三是商会会员引智推动乡村振兴。按照“区分重点,各有所长”的思路,城市区街道商会主要以科技、金融、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为乡贤人士创业创新提供服务;乡镇商会主打“乡情牌”,依托镇、村现有农业、文旅、基础设施等产业资源,吸引乡贤返乡创智出新。经过一年努力,各镇(街道)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李楼伊河湿地、学府香溢南山、溢坡电影小镇、定鼎门王庄民宿等近郊游名片享誉全城;佃庄以海澜之家为龙头服装产业链初具雏形;以奥吉特、天佑春都等28 家省、市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精品果蔬、名优花卉、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已达到26亿元。
(二)融合党政经、地校企资源,讲好洛龙发展“新故事”。
一是实现部门联动,增强工作合力。联合区文旅局组织开展乡贤返乡创业项目交流观摩活动,辖区40余名乡贤代表走进香枙雅园、洛阳大河荟、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东方博物馆研学基地参观学习、观摩交流,持续宣传推介洛龙区文旅产业项目及资源,积极搭建新文旅产业沟通合作平台,在讲好洛龙文旅产业故事的前提下,积极打造洛龙新文旅业态发展高地;联合区工信局组织部分乡贤代表赴杭州、嘉兴等地高端制造业企业进行学习观摩,重点引导乡贤企业家学习江浙地区的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乡贤综合素质;联合区商务局成立全市首个平台经济发展促进会,汇聚辖区37家电商企业,迅速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激活平台经济新业态;联合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高校党委统战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风口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培养、乡村运营创新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度合作,以实践基地打造、人才交流、教育交流、智库支持、科技创新共促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聚焦风口产业,叫响文旅品牌。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深度挖掘洛龙区文旅资源,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乡贤积极投身研学旅行、户外露营、旅游演艺、精品民宿等新业态,促进文旅产业焕发新动能。乡贤创办项目笨爸爸工房、遇见楠山野孩子乐园获评洛阳十佳文娱潮玩地;洛龙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寻迹洛神赋》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乡贤文旅项目如火如荼,大河荟项目已开业运营,十一假期人气火爆;剧本娱乐产业园精彩出圈,累计接待省市区各级考察调研80余场1000余人次;洛龙文化双创产业园(明义坊)商业街区完成招商,民宿首批30套年底交付;龙门海洋馆(二期)萌宠乐园、入口大厅等区域正在装修;大宋名相园(二期)福宁宫酒店主体完工;大唐萌宫项目正在筹备试运营;天街十二坊、广利步行街、开元湖片区特色商业街区、定鼎门南广场、关林片区、新唐街等文旅项目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人才智库,强化人才培训。高规格聘请黄伟等6名优秀企业家及专家学者担任洛龙区乡贤返乡创业名誉顾问,高标准选取人才纳入乡贤智库。乡贤智库集食住行游购娱6大产业为一体,涵盖新能源等17个领域企业人才及河科大、洛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12个专业领域人才。大力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洛阳”,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开展无人机驾驶、泥瓦工、太阳能光伏、道路维护等专业;结合乡村物流,开展电子商务师、驾驶员、农产品营销等专业;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建筑施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专业,将技能培训深度嵌入到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中。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引导企业和院校开展自主评价和自主鉴定取证。加强“领头雁”和“带头人”的培育,在洛阳市第一所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洛阳明拓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促进乡贤能力素质再提升。
(三)强化典型带动宣传效应,打造洛龙发展“乡贤IP”。
一是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现新提高。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现86个涉农村(社区)村企结对共建全覆盖,定期组织各结对村企开展结对活动,每村每年开展结对活动不少于4次。组织召开交流联谊会、项目对接会、观摩会及工作推进会等30余场次,扎实开展各类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印发了《洛龙区2024年镇(街道)乡贤返乡创业考核计分办法(试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运营联盟,吸纳结对企业、乡村运营专家、行业大咖40余人,紧扣“强基、引商、富民”主线,围绕辖区村庄藏于城、临于河、隐于山、接于城特点,确定五种分类运营模式,成功签约6个运营商连片运营12个社区,打造溢坡风华少年成长营、千年里坊安业王庄、悠然南山等一批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
二是典型选树工作开创新局面。始终坚持将典型选树工作作为推动乡贤返乡创业工作的有力抓手,有效激发乡贤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洛龙区总商会通过乡情感召,吸引在义乌从事假发行业的符志芃回到洛阳成立洛阳市航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在洛历经几年发展,年销售额1500万元,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发制品销售公司,解决就业200余人,每年为大学生提供100多个实习岗位。关林皂角树村于春堂,区总商会原副会长,其春之龙集团投资1.8亿元、流转土地2600亩,建设伊水湿地生态廊道、生态农业产业园;神州牡丹园董事长付正林,投资1.6亿元,在安乐镇、学府街道打造“花漫里坊”和“香溢南山”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园,项目落地建成当年即收益2000万元以上。商会会员井鹏程带领团队以“便民服务+网红经济”的双重业态打造隋唐天街,让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动就业增收,让乡村振兴的成果充分惠及群众;会员姬长武以沟域为点打造洛阳近郊游文化特色景点,成功打造“洛阳溢坡首届风华少年乡村旅游节",目前已经接待游客十万余人次,带动村(社区)和各项目综合收入达五百万元;会员柴华带领团队围绕“颠覆性创意 沉浸式体验 年轻化消费 移动端传播”打造“楠山野孩子乐园”,园区凭借较高的人气与良好的社会美誉度、知名度,成功当选“洛阳十佳文娱潮玩地”。截至目前,已入选洛阳市优秀乡贤11名,表彰区级优秀乡贤30名、区级优秀返乡创业项目6个、“名誉村长”9名。
三是乡贤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展现新作为。引导乡贤企业家在2022年、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中捐赠近200余万元;结对企业分别到龙门街道裴村社区、李楼街道潘寨社区、佃庄镇黄庄社区等多个社区慰问困难群众;携手爱心企业到小学开展“六一”慰问活动并送去教学用品等;重阳节在社区举办敬老爱老活动,为约120名老人提供免费就餐;联合李楼街道商会向潘寨社区捐赠200个垃圾桶;联合辖区医院、律所、乡贤企业等开展扶贫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口腔检测、健康检测、心理咨询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广泛组织乡贤代表参与“金秋助学”活动,向30余名优秀学生发放助学金约5万元;组织企业家向区教育基金募集29万元;组织30余名企业家参加“豫酒振兴,杜康先行”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辖区企业家到洛龙区疫情防控点、隔离点等看望一线防疫人员,送去防疫物资和食品等总计约25万元;另外组织企业家助力新安县疫情防控,被《洛阳日报》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