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低资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的优势已经消失,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强调的是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为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整合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方面,我省一些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的改造与重构,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但总体上来看,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摸索阶段,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试错的成本也比较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据调查,我省仅有不到10%的企业知道怎样互联网化并正在推进,70%以上的企业想互联网化,但不知道如何推进,20%以上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化的重要性,受成本、人才限制,对互联网化心存顾虑。
为引导民营企业抢抓“互联网+”这一重大机遇,搭上“信息高铁”这趟高速列车,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融合发展,我们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成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服务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对民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指导。办公室可设在工信委,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建立跨领域、跨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2、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保障。用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同时根据民营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出台我省互联网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投融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民营企业应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完善价值链、延伸资金链。
3、加强宣传引导,注重示范引领。制订实施“互联网思维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宣传工作方案,重视“互联网+”理论宣讲,加强“互联网+”政策解读,强化“互联网+”舆情引导,引导民营企业改变传统思维,树立互联网思维。鼓励开展民营企业向互联网经济转型发展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在示点企业率先实现突破,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为其他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4、加强资金引导,强化金融服务。把“互联网+”行动纳入科技创新领域,作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经济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可以认证为创新型企业,设立“互联网+”科技专项,支持河南民营企业互联网项目建设。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单融资增信等服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效融资支持。
5、坚持引育并重,打牢人才基础。立足“互联网+民营经济”人才需求方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互联网+”人才体系。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制定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强化高端人才社会资源方面的政策支持。重视专业人才培育,对企业员工再教育培训支出纳入个税抵减范畴,鼓励高校建立交叉学科与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鼓励高校学生到“互联网+传统产业”企业培训、实习和就业。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商会支撑、企业参与的培训工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知识教育和技能普及活动。